随着流量红利时代的结束,私有流量成为热点。
长期以来,公域流量入口都掌握在少数互联网公司手中,导致大部分企业实际上没有什么流量,自己没有流量,只能从互联网公司手中购买。
而另一方面,公域内的流量拼杀也非常激烈,如今很多新内容都沉淀在微信中,在百度上搜索不到。
最近腾讯又强化了“搜索搜索”功能,眼看百度势微。许多内容平台也封杀了QR码引流,这也是对微信的一种抵抗。
由于网络流量红利的终结,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,现在已经演变成了存量博弈。
若无法将流量沉淀,并进行有效的运营,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成本负担。
到2020年,腾讯高管在不同场合对私域进行了多维度解读,并发布了相应的私域产品,以提升企业品牌数字化运营能力。
业界称2020年是“私域元年”,在数字化时代,私域流量将成为企业的核心数据资产,而得私域的人将获得世界。
私有流是相对于公域流来说的,是企业或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流。
很多人认为:“我有自己的粉丝号和微信好友,这些都是我的私域流量。”
但是事实上,微信的所有流量其实都是腾讯的私域流量,一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流量池,却被腾讯封杀,损失惨重,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2。
第三方平台获得的流量,是否真的是私有流量?
2018年4月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发布了私域流量定义:
私域流量指的是从公域(internet)、它的域(平台、媒体渠道、合作伙伴等等)到自己的私域(网站、客户名单),以及私域本身所产生的流量(访客)。
私有流量是可以进行二次以上的链接、接触、销售等营销活动的客户数据。私有网络流量与域名、商标、商誉一样,都是企业运营中的数字资产。
关键字是“拥有私有域名”和“多次触发”,其核心就是:“用户数据在谁的手中?”
所以,社会媒体帐户不算是真正的私域。
而且这些“私域流量”都是基于第三方社会媒体账户的“社会流量”,并非真正基于自己的私域。
举例来说,前不久Twitter永久封禁了特朗普的账户,以前一直用Twitter“呼风唤雨”的特朗普瞬间变成了傻瓜,之前拥有8千万粉丝的Twitter也随之消失。
假如企业把社会媒体带来的“社会流量”当作私有流量,那无疑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平台,一言不合很可能就会被平台封死。
面对这一局面,特朗普做出的回应是:“我们将在随后建立自己的平台。”
它还给企业一个启示:当企业的话语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时,自己就完全可以自立。
3。
建立独立的站点,可以收获真正的私域流量。
私有域流量的前提当然是拥有自己的私有域,没有自己的私有域就不存在私有域流量。
当建立私域池时,公众号、微信群、媒体平台等等都只是跳板,把用户数据和主动权交给了第三方平台,万一哪天平台自己下场,那之前的投入也许就会全部打水漂。
正如阿里巴巴在此之前设立国际贸易站一样,作为大型平台的阿里巴巴也在与其他外贸出口商展开竞争。
有了流量倾斜和推荐支持,其他出口企业根本就不是对手,此时,只有建立自己的独立站点,才是真正的出路。
唯有把用户完全包围在自己独立的站点、应用程序、APP构成的流量闭环中,把用户数据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真正把私有流量挖掘出来。
总之,建立独立站才是建立私域流量阵地的正确思路,有了一个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私域流量池,才能真正获得源源不断的私域流量。